https://mp.weixin.qq.com/s/aanUdE8VSuTiiYWTqzSt4Q
年少的时候,自诩爱读书。其实,不过是草草过目罢了,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如果没记错,初次见面应该是二十多年前的高中课本上,年少轻狂又无知,只觉得矫情,啰里吧嗦。再次相遇,已是2022 年夏天,因为用眼过度导致视网膜穿孔遭遇人生中第一次住院,趴在协和医院的病床上,焦虑 ,烦躁,悲观。急需一些治愈系的东西强行对自己进行输入,眼睛暂时用不上,只能靠耳朵。上半年「拯救」过我一回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再听一篇,「药劲儿」明显不太够了。偶然的机会,听到了东东枪播客里朗诵版的《我与地坛》,那一瞬间,仿佛在慌乱中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那阵子,我反反复复的听,感觉都快背下来了。等眼睛慢慢恢复,能再次看见的时候,我去买了本纸质书,认认真真又读了一遍,我觉得我应该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一下。烦恼的时候,不安的时候,应该好好读一读,听一听这篇。史铁生在文中开头说「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那种当头一棒的绝望,就是我得知我的眼睛「视网膜脱落」时候的情绪,我一直从事着要跟这些电子屏幕打交道的工作,我还正在每天废寝忘食的创业初期,你现在跟我说,不能急需长时间盯着屏幕工作了,那我该怎么办呢?至少,那个时刻,我毫无心理准备。史铁生去地坛公园一坐就是一天,那是他的精神家园、秘密基地,我那会儿也常去家附近的公园坐着发呆,跟他一样被消极和悲观情绪笼罩着,甚至产生自毁倾向,说一些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话,像文中那样让他的母亲暗地里为他操碎了心,而我确实那段时间让老婆很是担心,只能默默的关注和关怀着,又不能破了我的玻璃心,当时我是不太懂的,看了很多遍《我与地坛》之后才真正懂得,事后看我那段时间的言行还真的是有些幼稚了,倒也给我提了醒,无论何时,多大麻烦,万不能被情绪所困,不光害了自己,也麻烦了亲朋好友。很惭愧,过了二十多年,我才能明白文章里那种痛苦、绝望和希望带来的冲击,还有那种你拥有的时候不当回事,失去了才感觉到它有多深的母爱。《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告诉我的是要跟过去的自己告别并跟他握手言和,《我与地坛》就是告诉我的就是不要跟自己较劲,并心平气和的给我们描述了作者自己是怎么明白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实现同遭了难的自己和解的。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史铁生经常在他文章里跟自己说「活的要有意义」,好比余华在他的书《活着》里说了:「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有一句话说的是「危卧病榻,难有无神论者」,哪怕我躺在手术台上那两次两个小时,我也不断的在为自己祈福着,后来我甚至还去搜了史铁生信仰的宗教是什么,具体有没有也没什么准确的记载,但他「双手合十,出声向神灵许愿」「默念着上帝保佑」是有的。在《我二十一岁那年》那篇文章,作者是这样解释的:「有神无神并不值得争论,但在生命的混沌之点,人自然会忽略科学,向虚冥之中寄托一份虔敬的祈盼」。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导。在写姥爷的文章《一个人形空白》里也强调了:「多少代人的迷茫与寻觅,仇恨与歧途,年轻与衰老,最终所能要求的都是:祈祷。」在那个《我在岛屿读书》的综艺节目里,余华回忆史铁生给他写的一封信末尾的一句话「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苏童说「他是时刻赞美这个世界」。「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史铁生是绝望的,想死,所以在他很多文章里都有过对死这个事儿的想法,很明显的感觉得到他对死的心态变化。
我都这样了,活着有什么用呢,不如去死吧,反正都要死,也没必要急着现在就去死啊?那不如凑合活着吧?活在这世上,总得干点啥吧?好好写作吧!
情绪悲观绝望的时候说「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后来乐观了就是「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我干嘛要写作?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我与地坛)「“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我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地,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到一点儿安慰。」(史铁生,合欢树)「你说,你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需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便决定活下去试试?是的,至少这是很关键的因素。」(史铁生,我与地坛)「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史铁生,我与地坛)
活着得找些事儿干,比如写作,这理由挺好:
「我想人不如死了好,不如不出生的好,不如压根儿没有这个世界的好。可你并没有去死。我又想到那是一件不必着急的事。可是不必着急的事并不证明是一件必要拖延的事呀?你总是决定活下来,这说明什么?是的,我还是想活。人为什么活着?因为人想活着,说到底是这么回事,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可我不怕死,有时候我真的不怕死。有时候——说对了。不怕死和想去死是两回事,有时候不怕死的人是有的,一生下来就不怕死的人是没有的。我有时候倒是怕活。可是怕活不等于不想活呀!可我为什么还想活呢?因为你还想得到点儿什么,你觉得你还是可以得到点儿什么的,比如说爱情,比如说价值感之类,人真正的名字叫欲望。这不对吗?我不该得到点儿什么吗?没说不该。可我为什么活得恐慌,就像个人质?后来你明白了,你明白你错了,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写作。或者说只是因为你还想活下去,你才不得不写作」这是一个过程,如同《墙下短记》里那句话「接受残缺,接受苦难,接受墙的存在。」然后「看清了这个世界,而后爱它。」在《好运设计》里说「大劫大难之后人不该失去锐气,不该失去热度,你镇定了但仍在燃烧,你平稳了却更加浩荡 。」这本书里,到处都能看到作者对母亲的思念,还有对母亲怀着一种深深的愧疚感。双腿残废之后,母亲带着他到处寻医问药,直到有一次被烫伤,后来看史铁生爱写作,又到处借书给他看。后来史铁生终于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那时他三十岁,但母亲已不在世。母亲种下的那棵《合欢树》成为了母亲的投影,一开始不敢进去看,后来想看却看不到了又充满悔意。知道儿子难受,要给他独处时间 ,又怕他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发生点什么,不放心,不宜问,想问又不敢问。「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失去时的彷徨无助与遗憾,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你说他真的是为了写作而活么,其实主要是母亲的爱啊,辜负不得。
「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1,《我与地坛》中,史铁生与一位爱唱歌的人「「经常在祭坛东侧的小路上相遇」」。多年来,他们仅仅交流过一次。然而,有一天,那位爱唱歌的人突然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尽管如此,他们之间那份难以言表的默契仍旧存在。这份情感如同骑行在路上,与另一位骑行者相遇,彼此对视、点头致意,无需言语,心灵已相通。这便是一言不发却有千言万语吧。正如史铁生所想「真希望他如他歌里所唱的那样,交了好运气。」2,十五年光阴似箭,昔日羡煕的中年恩爱伴侣,渐渐老去,仿佛时钟上长短不一的指针,彼此相伴度过时光。3,一位品酒老者,犹如酒中仙,腰间悬挂扁瓷瓶,内装琼浆玉液。午后时光,他寻觅此园,消磨时光,品味人生。4,一名捕鸟人,他在园中西北角的林间拉起捕鸟网,他只等待一种昔日常见却今日罕见的鸟儿。岁月流转,他耐心守候,只为那一抹翠绿。5,曦与暮色之间,在这园中常见一位中年女工程师;早晨她从北至南穿越园子,朝着她的职场;傍晚时分,她从南至北穿越园子,踏上回家路。朴素典雅,气质非凡。每当她出现,史铁生感慨:「四周的树林也仿佛更加幽静,清淡的日光中竟似有悠远的琴声」。6,还有那个被命运的捉弄的最优天赋的长跑家朋友,不甘心被捉弄一直在努力奋斗,却又最终「专业队的教练对他说:“我要是十年前发现你就好了。”」后对命运低了头。「那些年我们俩常一起在这园子里呆到天黑,开怀痛骂,骂完沉默著回家,分手时再互相叮嘱: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7,那一对兄妹,初次相见的时候兄妹两还处于无忧无虑的童年时期,再次相见兄妹两已是小伙子跟少女了,这个时候才发现「上帝把漂亮和弱智这两样东西都给了这个小姑娘。」史铁生看到这个场景,他说面对这个情况,只能够无言,只能够回家。「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于是就有一个最令人绝望的结论等在这里: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有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https://mp.weixin.qq.com/s/aanUdE8VSuTiiYWTqzSt4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