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xgqcdUKoueYBviyIuGHluw
前几天,Claude.ai 所在公司其基于他们产品的真实对话数据,发了份 38 页的 AI 经济指数报告,记录下几个「结论」:中等偏上收入的工作(比如程序员、文案)使用AI最多。– AI主要是”帮手”而不是”替代者”(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工作被AI完全自动化取代):43%的情况下AI在直接替代人工完成任务(自动化模式);总的来说是「虽然AI应用广泛,但深度使用的比例还很低」,但是请注意这个「在3/4以上的任务中使用AI」的人,这应该就是「勇敢的人先享受人生」,他们可能已经找到了AI深度应用的最佳实践,建立了高效的工作流程。计算机数学类占了37.2%的AI使用量,但这类工作只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并不大。办公室行政类工作虽然是最大就业群体,但AI使用率只有7.9%。(这个数据还挺意外的,理论上文案工作更容易用 AI 呀)当然,由于Claude不能生成图片,创意类应用可能被低估。报告认为现有工作更可能是逐步演变,而不是被完全取代。这意味着很多工作岗位可能会保留,但工作方式和内容会发生改变。我不是一直运营着另一个叫「梭哈 AI 的」公众号么,从年前到现在,更新 AI 日报的时候,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各种 deepseek 相关的信息~格式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 xxx 公司,xxx 产品接入 deepseek。百度直接就免费了,同样的 openai 的 ChatGPT 免费用户能享受到的好处也很明显的越来越多了,还有各家公司的 token 费用,降价了百分之九十都不夸张。图片视频类的 token 什么时候可以再降降价格啊……这里就又要提醒了各位,没事儿不要包年购买,尽量按月,表面上看不划算,实际上有性价比,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个月是不是又跑出来一个类似 deepseek 之类的高级货干翻市场。这也说明,在目前这种用对话方式下的 AI 产品,对于用户来说可替代性真的就没有那么高,随时都会跑路见异思迁是常态。这是不是也预示着行业未来会向”特色化”和”场景化”方向发展。而这一切都拜 deepseek 所赐,不光卷死很多同行,也加速了 AI 的普及。这还只是 1 月份的,感觉 2 月份的数据变化会很大,360 的这个纳米倒是挺会玩的,借着 deepseek 这股东风,在 web 端居然都杀到榜首了。百度虽然屡遭嘲讽,但从数据上看,人家的流量还挺大的,虽然每个人好像都能说出点百度坏话,但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会“百度一下”。搞免费策略很像早期互联网时代的”烧钱圈地”,大厂有资本实力支撑长期亏损来换取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实际上很多用户也没有什么能力评价所谓谁的模型质量更好,那营销就要搞起来。想到这里,我突然有点担心 kimi 了,毕竟一个来月前它是我的主力备用……很怀念百团大战那两年,虽然最后只剩下一个美团,但看电影是真便宜啊,20 来块钱还送爆米花跟饮料,还有当年很多从业者,被各家团购公司抢来抢去,薪资翻倍可太常见了。那这一波在 AI 公司上班的也是有这个好命了,羡慕呢。基础 AI 服务可能会像搜索引擎一样变成免费服务,收费重点可能会转向企业客户和专业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可能会从”卖算力”转向”卖解决方案”。最后,我想做一个「数字太监批奏折」的产品,专门用来应对信息过载的问题,解决你面对各种信息,看不完,又怕错过的焦虑。形式就像皇帝需要太监和大臣筛选奏折一样,让你感受下当皇帝的劲儿。「设想这样的场景:每天早8点,你的’掌印太监’会呈上昨夜筛选的10条关键行业动态,’秉笔太监’已将其提炼为500字简报,而’东厂提督’正监控着3个竞品的动向…」而且你还不用担心古代的皇帝被太监蒙蔽,「数字太监」可以是你的心腹,随时接受你的训练和升级……这个页面就是我把前面那段话扔给了 AI,然后它给我设计出来的!
https://mp.weixin.qq.com/s/xgqcdUKoueYBviyIuGHl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