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gdWYIuB2MGXPl7Y_-nWevQ
1,最近感受到什么是过度营销了,之前觉得kimi.ai挺好用的,有推荐给别人,最近这一两周,突然发现铺天盖地的文章在「吹嘘」它如何如何好,我的心态似乎也就跟着发生了变化,好像要求就跟着变高了,容错率自然也变低了。理想汽车那个灵车风波是不是也算是多度营销之后的让人心生厌恶的一种反噬?是不是也说明做产品宣传的时候80分就是80分甚至自降一格说成75分要好于80分说成100分?
2,「技术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包括现在风风火火的 AI,放进去也一样「AI 只是手段,不是目的」。AI痕迹越重,好像就容易忘了这个东西做给谁用。或者说这个区别在于一个是想法,一个是痛点?想法容易,找痛点可就难咯。
3,虽然我这种是没能力做底层大模型的,但跑了这么一大圈下来,还是有个体会,就是就算咱们做不了,但是选这个的时候还是要谨慎,成本加上它自身的能力,可选的实际上也不多。选好了,那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人,没选好,可能真多是屎上雕花,屁里寻香了。
比如,有时候就会发现在3.5费劲吧啦写了你觉得很好的提示词跑出来的效果,放到4.0里随便写个提示词就跑出来了。
4,这几天看到的一张关于吐槽AIGC的图,很有代表性:
答案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推荐这篇文章:《AI Agent 应该更有趣还是更有用?》
AI Agent的两个发展方向:
– 有趣的AI:更像人的AI,具有类人属性,能够提供情感价值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 有用的AI:更像工具的AI,能够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具有实用性。
原文地址:https://01.me/2024/03/ai-agents-entertaining-or-useful/
5,前阵子长城汽车负面上了微博热搜,倒是让我想起我跟长城打过的交道,大约两年前,在别人的推荐下,跟他们的某位业务负责人视频面了个试,虽然没要我,但我想着给我推荐人一个面子,我给这位负责人写了一个帮助他们业绩提升的方法(不谦虚的说,这块儿我确实比他们更懂),理论上这个方法扔给一个稍微懂的技术轻轻松松就解决了,从投入产出上来说是非常划算的(这个方法基本上新势力都在用了)。
我还想着人家虽然没跟我说采纳了,没准偷摸已经自己实现了呢,就在刚刚,我还特意去看了下,很遗憾,还是两年前那个鸟样……我也不知道是这个主管是不懂还是不信我,估计两者皆有。当然咯,更可能是我自己水平不够,没能说服他。
6,黄仁勋前阵子在斯坦福一个访谈说了一个观点有点意思:「只有经历过足够的痛苦之后,聪明才真正具有价值。」就是说,聪明人往往对自己期望太高,可惜期望过高的人大概率缺乏韧性,而韧性对于成功至关重要。
「聪明并不能塑造伟大的品格,只有韧性和痛苦才能塑造伟大的品格,因为伟大的品格来自于自律,自强,自信和自省,」
他甚至最后还祝愿斯坦福的学生「愿你们经历足够的挫折和磨难。」
好奇,有没有学生骂他这是在歌颂苦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