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iuRjmRCOM66jp8S1RWfsBQ








































https://mp.weixin.qq.com/s/iuRjmRCOM66jp8S1RWfsBQ
https://mp.weixin.qq.com/s/vgg_aVdkC4DJiaw_PhW1MA
今天看到这个射箭的视频,有点意思,顺便给我自己也给看的你搞碗鸡汤喝~
简单来说就是:
大部分人(92%):在犹豫和拖延中错失机会。
少数人(7%):能快速执行并取得成果。
极少数人(1%):通过高频试错和优化,实现更快、更准的结果。
核心思想就是——行动力 + 快速试错 + 持续优化 = 最终成功。
就好像,很多人~
看到别人写公众号火了,想着自己也能写,但一篇没发。
看到别人用 AI 做了个小工具挣钱了,跃跃欲试,但光是想法就在脑子里绕了三个月。
想做就做到极致 → 但又怕做得不够好 → 于是干脆不做
不断修改方案 → 但从不真正开始 → 结果啥都没产出
等待“完美时机” → 但这个时机永远不会来
结果?
别人已经试错 100 次,你还在犹豫要不要开始第一步。
当然,有人会从另一个角度来反驳:
有没有可能是因为 1% 的那帮人,能射出的箭够多……而大部分人手里就那一支箭,所以才犹豫不决?
也就是试错的成本决定了试错的可能性……
没毛病!
有人的箭只有一支,必须命中,否则可能再无翻身机会。这就导致他们更容易陷入 完美主义+拖延症,因为他们输不起。
而有的人拥有的箭无限,他们可以大胆尝试,不断试错,每次失败都是一次优化的机会,最终成功的概率自然大幅提高。
确实是很残酷的现实~
但为啥我还总在群里说,别想那么多,先干起来再说?
因为现在有 AI 啊,有 AI 了,试错成本真的很低了啊:以前手里只有一支箭,现在 AI 能给你一筐箭。
「完美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 从不完美到越来越好的过程。」
做出来 > 想出来
执行力 > 完美主义
试错优化 > 犹豫不决
prompt:
Personified little deer. –chaos 10 –ar 2:3 –sref 3078570494 –profile ggjql1j tckem44 –sw 1000 –stylize 1000 –v 6.1
https://mp.weixin.qq.com/s/GvlHWJo60taWPmgceyEaQQ
正文从这里开始!
🔹 HTML = 网页的骨架 🏗️,就像房子的结构!
🔹 标签(Tag) = 建房的砖块 🧱,比如
是段落。
🔹 属性(Attribute) = 额外信息 📌,比如 里的 src 就是图片地址。
🔹 HTML 只是基础,就像一座房子的结构,决定了房间的布局,要让房子变得漂亮,得加上 CSS(装修),想让装修好的房子里的水电能用起来,还得加上 JavaScript!
房子“动“起来。
⚠️ 此时此刻,你可以自己在 AI 对话框里,提一个最简单的需求:「帮我写一个完整的 HTML 网页,主题是关于什么是 HTML」然后复制代码保存到你的文本里,改成 111.html,打开预览一下。
我的效果如下(二维码识别即可预览)
AI 编程 – 纯 HTML
我推荐大家直接就从 AI 编辑器开始,选择用代码能力最好的claude (3.7优先,要是排队需要等太久,就换 3.5),比如用免费的 trae(trae.ai),方便你后面更好的驾驭复杂的项目。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你也可以坚持就在大模型窗口里让它完成,但要加一句让它给你一个包含全部 css,js的完整的 HTML 页面,要不然复制也麻烦,让你用 trae 这种工具,是为了方便你后面进阶可以做更复杂的。)
后面的演示我都用trae来操作~
感兴趣的可以看下之前我发过的一些纯 HTML 的代码页面:
体验用 AI Claude 3.5 五分钟写了一个 H5 页面
我先带大家先从纯 HTML 开始探索~不要小瞧它,它也能干很多事情的~
1,一个文字卡片生成器页面
我的提示词过程,错别字我都复制进来了:
帮我设计一个做文字卡片的 HTML5 页面,大概是左侧输入文字,右侧在对应的模板上显示出来,请你结合你对考类产品的理解,帮我多设计几款卡片模板,可以自由选择的
效果预览没有效果
我想在右侧增加一个卡片下载功能,可以把图片下载下来
图片下载的按钮位置可以更合理一些
增加图片尺寸选择,比如 9:16,2:3 ,1:1,4:3 等,右侧区域根据注册的选择,呈现不同的尺寸北京
代码构成(你也可以要求 AI合并在一个HTML文件里):
最终效果如下:
线上效果(二维码识别):
https://zlbigger.com/ai/kapian/
2,时间
提示词过程:
帮我写一个可以在一个页面上显示全球 100 个不同国家地区城市所在首都的当前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对比时间,会显示其他城市跟北京时间的时差,要显示城市名,所在时区等信息,可以用横版的形式展示,你根据最佳的设计风格来设计,要求用纯 html代码来实现
网页顶部显示一个类似图片上的这种设计,时间显示
可以给每个城市时间旁边增加一个白天或者晚上的小图标,代表他们所处的状态
最终效果:
https://zlbigger.com/ai/time/
3,做好看的单页,如个人简历,宣传页等。
以我想卖的这个域名为例做个单页。
需求:
我有一个域名:linggan.ai,对应中文"灵感",寓意创意与启发,完美契合AI创新的本质。我想卖给有缘人,你帮我设计一个好看的HTML 单页,介绍它的好,并让感兴趣的人可以联系我,比如加我的微信zlbigger。我对设计的要求就是,突出重点信息,优化视觉层次,配色专业、和谐,多参考一些设计好的产品风格。可以引入一些好看的图标来加强。
输出结果:
体验地址:
https://linggan.ai/
AI编程 – HTML + cURL 快速调用 API
这个部分,就可以进阶一部分了,风险就在于别人可能通过查看你页面的源代码获取到你的 key。
各个大模型平台都有 API 可申请,我就以群里那位同学提到的用 kimi 实现儿童菜谱来举例,直接就用 kimi 的 API。
密钥是一段 sk-开头的代码:
sk-doj3GklTg66UMy9gF770wthsnT12QCLx****************
API 申请地址:
https://platform.moonshot.cn/console/api-keys
把你的需求和对应的 API 文档里的示例(包括你的key)一起告诉 AI:
我想实现一个儿童菜谱功能,用户输入菜谱名字,就从儿童营养专家的角度去分析菜谱是否适合儿童,并给出这个菜谱的制作方法。请用 HTML 的方式实现,设计要求简约清新,我用的 API 是https://api.moonshot.cn ,我的key是sk-doj3GklTg66UMy9gF770wthsnT12QCLx,示例:curl https://api.moonshot.cn/v1/chat/completions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H "Authorization: Bearer $MOONSHOT_API_KEY"
-d '{
"model": "moonshot-v1-8k",
"messages": [
{"role": "system", "content": "你是 Kimi,由 Moonshot AI 提供的人工智能助手,你更擅长中文和英文的对话。你会为用户提供安全,有帮助,准确的回答。同时,你会拒绝一切涉及恐怖主义,种族歧视,黄色暴力等问题的回答。Moonshot AI 为专有名词,不可翻译成其他语言。"},
{"role": "user", "content": "你是一名优秀的儿童营养专家,根据我输入的菜单名字,你来帮我做食谱解析,并给出建议"}
],
"temperature": 0.3
}'
基本上什么都不用改就可以实现一个简单的菜谱查询了:
你要是觉得页面太简单了,或者格式不好看,可以继续提需求~
面太朴素了,我需要更好的设计,同时现在的输出的内容是 markdown 格式的,我需要你帮我转成适合这个页面风格的html 代码,并尽可能引入一些图案来让它更有吸引力
同样的,换成别的大模型 API 也是一样的,比如 DeepSeek,
好了,这个暴露我的 key,我就不放在线地址了……
如果你对这个感兴趣,建议按照我的方式自己操作一下,主要是开动你的想象力,看在这个框框里,你能想出什么好玩的需求去实现它!
最后就是等我的视频教程!麻烦关注我的视频号……
https://mp.weixin.qq.com/s/DB3X_15rvxVcZ0i6GYVACA
现状?
听得最多的,还是那些老生常谈的场景,比如:
车企 用 AI 做 车主 App 的舆情审核,自动识别负面言论、投诉等(说白了就是删帖快点)。
客服行业,AI 主要用于 智能客服,自动回复简单问题,或者过滤一部分用户咨询。
很少有公司明确要求员工必须用 AI 工具,更别提公司出钱大规模采购 AI 解决方案 了。
从技术角度看,AI 现在确实能大幅提升效率:写代码、写文案、数据分析、生成报告,甚至会议纪要,几乎啥都能干一点。
AI 能让文案效率提升 3 倍,但企业不会想着“买 AI 能省 2 个人的工资”,而是直接裁 2 个人,剩下的让 1 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儿。
程序员用 AI 辅助,写代码能快 50%,但老板不会想着“让程序员工作轻松点”,而是直接加量,“你现在能写更多,那就多干点”。
AI 就很容易变成了一个“尴尬的工具”——你不用,可能会被说“怎么不提升效率”;你用了,活反而多了,最后还得自己背锅。
员工当然不会真心实意地说 AI 好,因为 AI 帮的不是自己,而是老板啊。
还有的就是员工不是不想用 AI,问题是很多 AI 工具要钱,而企业又不愿意出这个钱。
比如一个工具一个月 10 刀,50 个人一个月就是 500 刀,一年6000 刀他都未必愿意出,更别说人更多的公司了。
企业不想自己花钱买,但又希望员工提高效率……
员工想用,但又得自己掏钱,算下来性价比不高,或者偷偷用、不明说,绝不能说我自己出钱给你当高效牛马。
这实际上也是面对一线员工操作使用的 SAAS产品的终局:「一线员工反映说,不好用,没有用……」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老板或者说管理层自己是不是重度 AI 用户?
如果不是,光认为AI 能帮自己裁员,那就容易闹笑话,裁到大动脉
什么人?
学习迭代速度:有些人掌握新工具只需一两次尝试,而有些人可能需要反复培训。选择前者,这种学习能力明显就强。
跨界思维能力:能将不同领域知识和AI工具结合解决问题的人比单纯的”工具熟手”更有价值。
系统化思维:不只会用单个AI工具,而是能构建”AI工作流”,将多个工具组合使用。
结果导向:不迷信AI,始终围绕”解决实际问题”来使用工具,避免为了用AI而用AI。
最最重要的是,事到如今,如果这个人真的是拥抱 AI 的,那一定是大量体验过的,张口就来,甚至也跟我一样写过很多的相关文章……
这些人你面试的时候应该是一点难度都没有,直接问一个问题,让他打开他常用的 AI 工具你就都知道了,甚至你都可以看他过往的历史记录够不够多……
当然,前提是,你也懂啊,要不然你判断不出来不是?也侧面说明,你要是公司老板,就别让那些自个儿都没怎么用过 AI 工具的人带这种部门了……
什么地方可以 AI
无非就是业务,岗位咯。
最简单粗暴的办法,身为老板的你,打开AI 对话框,如 DeepSeek,把你公司的业务介绍告诉它,问它,我这个业务哪些地方可以跟 AI 结合?至于你们能不能做,划不划算,先知道再判断。
比如,「我们公司是生产和制作文化衫的,包括 T 恤,卫衣等,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来定制衣服上的文字或者图案,请问这块儿有什么可以跟 AI 相结合的么?请详细说明,因为我是小白,麻烦通俗易懂一些。」
然后你可能就做出这么个业务:
再比如,你把你们公司对外招聘的岗位 JD,复制到 AI 里,跟它说「请根据我提供的这个岗位描述,可以在工作中哪些地方可以利用现有的 AI 产品工具能提高工作效率、质量或者客户满意度?」,我找了个岗位叫「车企数字化解决方案销售」
是不是发现,确实如TapTap老板所说:公司里任何人的工作都可以和AI有关……
当然,这个过程中推进的人一定会遇到各种阻力,各种声音,甚至背锅,就好像当年很多公司推进数字化的时候也一样……
我是觉得这个事儿,难,却正确。
一个拙见
我跟人分享过一个方案,大概是这样的:
在公司内部搞一个大型套壳平台,接入海内外各家 API,文本生成啊,文生图啊,甚至不差钱的又有业务需求的视频生成都行,因为 API 是按需的,其实也不会一次性投入多少钱。(开发可以走那些 AI编辑器的团队版)
把一些公司的内部资料,沉淀的知识库都扔进去。同时创建好一些现成的智能体,比如专门对接新员工答疑的,入职离职之类的手续不知道又不好意思问 HR,直接问 AI 就好了,还有一些业务上,比较常用的可以通过智能体或者工作流,都先建好,相关同事需要的时候直接点开就用了。
如果你真的把企业相关知识库都放进去了,在这个系统里去问肯定要比你一个一个找人问靠谱,真正意义上的可以更高效地被复用和传承。
以员工内部登录账号关联,每个员工入职后就可以登录,如果他在自己的工作场景中分享的智能体或者工作流,可以大大解决某个问题或者效率质量倍增,被很多同事引用了,那可以得到某种奖励,以此来激发同事对 AI 的使用热情。
后台可以看到每个同事在这个系统里的 token 使用情况,每周或者每月出一个数据排名,让那些 token 为零的同事也有压力去主动拥抱。
内部也可以搞一些利用 AI 的比赛,作文啊,画图啊,甚至AI 编程一些应用啊。
资源整合、知识沉淀、协作创新、数据安全、使用监控其实都是可以兼顾到的。
https://mp.weixin.qq.com/s/jIz3iedYghrEH-QLH41H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