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p4A_lU-RlFigZslhaTkofQ
这本书的作者同时也是《纳瓦尔宝典》的作者,也就是我这个公众号「把自己产品化」名字的由来,所以得读。
看这本书之前,得了解下巴拉吉的背景,这样哪怕是站在屁股决定脑袋的角度你更能理解他为什么这么说,尤其是一些不那么喜欢区块链的朋友(毕竟他在文中用了很多非常绝对的观点“吹捧”技术)。有意思的是,跟纳瓦尔一样也是印度裔,科技投资和数字货币方面的大佬,比特币价值10 美元的时候就开始买了投资了。
他对未来的预测相当大胆:到2040年,30岁以下人群将对没有比特币的世界感到陌生,未来是数字化、去中心化的,技术将实现”超人类主义”。
总的来说,看完这本书,可能就有两种感受,一种就是会觉得不就是因为你自己搞区块链,投资了这些科技公司,所以才把技术说得高于一切么,另一种会觉得,「卧槽,这就是我期待的未来世界的样子啊」,他甚至会当作自己未来二十年的行动指南。咱就说,是不是有点像现在很多人对AI的不同态度?既有极度乐观者,也有强烈质疑者。
如果你对未来感兴趣,建议读下去。起码看完或者听完我这篇。
技术视角
巴拉吉对技术的态度非常积极和前瞻,他认为技术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关键力量。几个核心观点:技术的目的是减少稀缺性,技术可以改变微观经济杠杆,技术决定政治秩序,反技术就是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
1,技术的价值与影响
“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不一定产生价值,采用正确的技术通过可以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技术的价值:
大佬的金钱观就是“打造金钱买不到的东西”,所以研究一些“更快,更好,更便宜”的技术来创造价值(技术的目的是减少稀缺性),“释放被过时的法律所禁锢的价值”(卡脖子的不是技术,而是监管风险),“更多价值能带来更多进步”。
PS:突然有点理解像马斯克那样的大佬有时候都给狗狗币之类的喊单了,人家是拿钱办大事儿啊。
技术降低价格,技术所到之处能降低价格,我们应该都有所体会,就说十多年前短信费用跟现在的微信吧,就是书中说的「技术改变了微观经济的杠杆,扩大每个人可选范围。」
技术是历史的驱动力,书中观点「反技术是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
技术决定政治秩序,有句话挺有意思「70岁的人正在挥动着90年前的法律武器,来阻止20岁的人使用21世纪的技术」。
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比如区块链),「社会在技术的驱动下经历着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循环。」也就是过度中心化就会迎来去中心化,过度去中心化又会迎来中心化。
巴拉吉自己对技术的态度是:好处更多,坏处也更多。
2,数字化与物质未来:
磁盘->互联网->区块链上。
强调了区块链的重要性,甚至是数字化的基础。
有一句话很多人会高兴,也有很多人会不爽:
「到2040年,30岁以下的人都将对没有比特币的世界感到陌生。」
两种人:
网络世界的数字全球主义者+现实生活中的本土主义者。
一切价值都在数字化,这个前提下,真正擅长工程技术的人会获得越来越显著的杠杆优势。
感觉未来在自动化的加持下,可以实现「超人类主义」:先让个人升级,然后让群体升级,最后让整个人类升级。
关于长寿这个比喻也有意思:长寿之于传统医学就像加密货币之于传统金融。
真相:真相大多不流行,流行大多非真相
巴拉吉对”真相”有很独特的理解:比如真相应该是可独立复现的,流行度不等于真相,需要去中心化的方式来呈现和保存真相。
这章间接说明白了关于流量,算法这档子事儿。比如,「确定人们接受的证据类型与了解他们的动机一样重要,有些人接受数据,有些人只能接受流行度。」
1,巴拉吉对真相定义标准:能够独立复现。
互联网使人们更容易诉诸数据,但也使人们对声望的依赖更为普遍。比如拥有很多粉丝的大V。
【流行并不等于真相】每个人都会根据陌生人讲述的故事对素未谋面的人产生强烈的看法。所以「要与信号源争论,而不是信号转发器」。也就是「受欢迎程度可以通过点赞数来衡量,但真相却不能。」
从各个角度讲述了关于真相之后,发现需要溯源,需要去中心化,自然就引入了解决方案:区块链。因为它可以让你「无法再删除历史」,所有人都能了解何时发生了何事。
文中这句话我还挺喜欢的「我们需要从今天的“谁拥有比特币”发展到未来的“谁在何时说了何事”」。你看这也是间接告诉你了比特币有“毛用“。
2,媒体
这些也是现在算法的威力,也是很多人获取所谓流量的方法,以前决定这些的可能是一个报纸或者杂志的编辑,而现在可以是平台、算法,导致我们处于「过度消费新奇事物,而忽略了目的」的时代:
「你选择的信息源都将掌控你的生活,并确立你对事物的优先级排序。」
「人类也许会对义愤填膺的感觉上瘾。」
「在情感上让人们反对某件事情似乎比在经济上让人们支持某件事更容易。」
「不断寻找和挑选这种争论性论断,因为它们能触犯众怒,从而吸引流量。」
「若有流血,必成头条。以页面浏览量驱动,靠夸张标题攫取注意力。」
于是在这种动机下,作者认为就不可能存在「真相」,于是就有了巴拉吉心目中理想媒体的定位:
– 创造高价值媒体:不按地理区域,按知识垂类划分。因为你不可能平等地关心所有人,必须对信息进行分类。
– 以读者利益为导向的媒体、调整针对作者的激励措施:不是流行和有利可图的东西,而是重要和真实的。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最大的价值。(老实讲,我觉得这里有点精英理想主义了……严于律己也要“严于律人”了)
– 想要推动任何技术发展,必须掌握话语权。
3,真相机器
– 社交媒体:人们会因为两周前他们还不知道的事情而疯狂,这件事情对他们仿佛生死相关,愿意为此去打斗,杀戮甚至放火,然而三周后,他们一点也不在乎它了,甚至永远都不会在关注它(这就是隔三差五的热搜啊)
– 需要新技术来重塑沟通方式,比如降低有极化倾向内容的排名,将事实和叙事分开。去中心化的媒体=预言机(事实)+提倡者(叙事)
– 成为公民记者(写作就是战斗),加入新的媒体社群(要么付费,要么建设,怎么感觉有点现在B圈大搞社群的意思)。
未来:想撞大运,首先你得学会抓住机会
这一章是关于创业和未来发展,有利于帮助我们明白未来怎么搞,建议好好看看这部分内容。
– 这个心态我很喜欢:赢且助人赢。这才是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的好策略。具备让别人变得更富有、更优秀的动机。这也是巴拉吉的投资观。
– 这个创造自己的财富,有点像纳瓦尔的把自己产品化。提到很多人认为财富是一场零和游戏,也就是说你挣了钱,总会有人说你是挣了别人的。所以文章就有一个观点「你在创造财富过程中雇佣的人越少,人们就越难去指控说你“剥削”别人。」那这就是让你自己搞啊。
– 很多人都在说财富自由,文中提到的例子就是「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同时,你需要的钱越少,你对外界的依赖性就越小。
– 关于边疆:技术是文明开启新大陆的方式。创造边疆很重要,没有边疆就容易发生零和游戏。比如当年的互联网。边疆为创新者提供了创新空间的同时又不会影响那些不同意进行这样尝试的人。
– 我们社会的进步,实际上是因为一小群人的努力,其他人坐享其成并觉得理所当然。(这是我自己的读后感……)
– 创业的意义在于创造一些人们买不到的东西。不要去争论,而要去构建。现在是建设者的黄金时代。批评(空谈)很容易,但构建(创造)很难。
– 创立者 vs 继承者:相当于就是新钱和老钱,天生富有者和后天富有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并举例说NASA支持马斯克的spaceX就是技术不再受资本限制,而是能力限制。在马斯克之前,商业航天并不被认为是企业所能染指的。
– 创业是一条压力极大的通往无限的道路(马斯克说的“它就像咀嚼玻璃 和凝视深渊”),需要你有取得成功的强烈信念。初创公司的本质是增长(创业=增长)。每个成功的平台一定都有一个“杀手锏应用”。
– 行业演变:人工-半自动-全自动,人类-人机组合-纯机器。低价位产品需要极高的自动化水平和工业效率才能盈利。只有当你无法实现流程自动化的时候,才考虑雇佣他人。
– 你无法靠调研达成创新。一个试用版抵得过1000张ppt。
– 想法-模型-原型-程序-产品-生意。
– 初创公司早期:选择现有的最佳技术并仅在产品上创新;产品早期,有时改变方向才是正确答案,但有时你需要坚持,办法就是:有限的投入(把你的时间当作一种可定量的资源,就像资本一样)。
– SaaS为先,代码次之,雇佣最次。这就是很多时候我们强调的,一开始别太计较界面好看与否,如果它好用,人们会包容它的丑。只有投资人关心你产品的未来,而你的用户只关心当下。
– 两种模式上的创新:圣骑士模式+黑骑士模式。区别就在于前者的风险不是被封禁,而是破产,应对策略就是要盈利才能避免破产,后者不用担心破产,而是被封,它就要尽快达到一定的规模(受欢迎到别人离不开)。
– 团队部分也挺有参考价值:喜欢由全面发展到员工组成的小团队;雇用比你优秀的人(对于很多leader实际上是挑战来的,当然他们口头上不承认);公司不是家庭,没有无条件的爱,需要员工付出,但也不是完全唯利是图,要理解每个人都有低谷。
– 大公司病怎么来的:初创公司没什么政治,因为对内没有什么可掠夺的,都在对外。团队规模一大,收益函数开始分化,政治问题也就来了。也就是「人越多,激励结构的差异化越大,因此问题也就越多。」177-178页,有一大段描写关于公司“寄生虫”是如何出现的。
– 好领导跟垃圾领导某种程度上都一样:没有他,公司也能正常运转。
– 高效行事通常意味着一次只做一件事。重要的不是想法而是执行力。现实主义告诉我们什么事不可能的,想象力告诉我们什么是可能的。
– 生产力的提高增强个人独立性,更高的生产力意味着更小团队规模,更小团队意味着更少的平均化,平均化越少意味着结果差异越大,更高的生产力还意味着更快的失败,更快的失败意味着更多的尝试,尝试多了就能找到更多的机会和发现自己的优势。这就是迭代。
– 你所了解的那些别人不能或者不愿承认的真相,就是你的竞争优势。努力工作也是一种竞争优势。
– 目标驱动,多种思考方式(语言,视觉,代数,数值,计算,历史),培养通用技能(比如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写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