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KCiZEDownw9C_8IAqkivTg




如果我不知道 Neobrutalism 这个概念,那 AI 就很难做出符合要求的设计,因为我描述不出来啊。这就体现了输入的价值 —— 知道得多,你才能让 AI 产出更好。
扩展一下。







麦肯锡风格 → 简洁、专业、商务感强
桑基图(Sankey Diagram) → 用于数据流动展示




「卡夫卡的荒诞主义强调存在意义的缺失、官僚体系的压迫和个体无力感,常以冷峻、象征性语言表达。」


「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的“镜像阶段”(Mirror Stage)描述婴儿通过镜像认识自我,涉及欲望、认同与分裂的心理机制。用途:奢侈品营销、心理咨询推广或艺术项目。」

以村上春树的风格,写一篇关于失业的短文:
那天早上,我煮了咖啡,深棕色的液体在杯子里转圈,像一场没人看懂的仪式。我盯着它,直到窗外传来自行车轮子碾过石子的声音。公司昨天通知我失业了,说是“调整需要”。没什么大不了,就像收音机信号断了,静下来而已。
我打开冰箱,里面有块干硬的奶酪和一瓶没标签的啤酒。我拿了啤酒,坐到沙发上,看天花板上的裂纹。那裂纹像条河,流向某个不存在的地方。我想,失业也许不错,可以多跑跑步,或者翻翻那本落灰的书。但我没动,喝了一口啤酒,冷意顺着喉咙下去,像一场没观众的演出。
电话响了,是母亲。她问我怎么办,我说还没想好。她沉默了一会儿,挂了电话。我走到阳台,街对面有只灰猫,懒洋洋地晒太阳,风吹着它的毛,像在跳慢舞。它没工作,却比我轻松。我盯着它看了一会儿,嘴角动了动,不是笑,是空气太轻。
晚上,我放了张老唱片,爵士乐,萨克斯低沉得像在叹气。我听着,觉得自己像个影子,被什么东西拽着走,又不太清楚是什么。失业不吓人,可它像个安静的房客,住进来了,不说话。我喝完第二瓶啤酒,决定睡觉。明天会怎么样不知道,但今晚,睡一觉就够了。
4,你知道的越多,能做的就越多,再举几个例子:
如果你知道“极简主义音乐”(Minimalist Music),你就能让 AI 生成类似的曲子:
画图的时候,最大的灵感也来自于因为你看过、你知道,可以宫崎骏风格的猫,比如这两天超火的4o带来了无数的吉卜力风格的图……

但是你要画个别的风格的,是不是也得知道点别的「词」?
比如,孟菲斯风格(Memphis Style)风格的猫

带有复古和幽默的风格风格的猫,核心提示词是「by Max Fleischer」,他代表作有《大力水手》:
英国画家玛丽·费德顿(Mary Fedden)风格的猫,核心提示词「by Mary Fedden」:
中国画家刘也风格的猫,核心提示词是「by Liu Ye」:
再比如搞视频的时候,这段可以写「迈克尔·贝风格的追车戏」,迈克尔·贝是好莱坞最热衷于爆炸戏的导演,出来的可能就适合爆炸镜头的:
我们要用AI生成视频,也需要了解些摄影镜头语言,否则一头雾水,无从下手。
比如,输入:卡拉瓦乔的明暗对比 → 输出:戏剧化光影的惊艳镜头

镜头:中景,男人独坐暗室,一盏吊灯投下刺眼白光,照亮半张脸,另一半隐于深黑。镜头微倾,光影边缘如刀割,他低语告白,泪光闪烁。背景全黑,仅桌上一支蜡烛微弱跳动,衬托孤寂。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输入能力就是分水岭,直接决定 AI 输出的质量和差异化。每个人脑子里的“库存”不同,给 AI 的指令五花八门,结果自然天差地别。
AI 时代,输入能力是分水岭。
很多人觉得 AI 时代知识(ps:我们很多人所谓的的“知识库”可不是知识……)变得不重要,甚至有人嚷嚷“读书无用”。其实,AI 时代,读书才是杠杆,输入才是王道。
提示词(prompt)确实没以前那么重要了,至少不要去花精力去死记硬背长篇大段了,你只要知道怎么模仿逆向就行了,这个之前我在我视频号和文章里都有提过:
懒人速成!用Claude轻松生成高颜值海报(附实战技巧+提示词)
以前是 AI 不太好理解「你松垮的表达」,因此 提示词(Prompt) 很重要。但现在大模型进步太快了,它「猜你心思」的能力日益变强,就不需要长篇大论的提示词去下命令了。
但关键在于:哪怕只要一个词,AI就懂,你还是要知道输入哪个词。
过去,知识本身是门槛;现在,知识随手可得,但会不会用才是关键。
– 知识多,AI 就是你的超级工具;知识少,AI 再强你也用不出花儿。
– 输入能力强的人,像用精确坐标导航,AI 直奔目标;能力弱的,像瞎指挥,AI 只能乱猜。
读过史铁生的人,输入 “史铁生风格的散文”,AI 能写出深沉内省的文字;没读过的,可能连”散文要有点感情”都说不清。
这种体验就像是一种 “高维信息压缩” —— 你输入的不只是一个词,而是承载着大量背景、逻辑和关联信息的信号。即便是”吉卜力”这三个字,背后需要:
– 知道这三个字可以触发相关理解
– 了解这个词背后的丰富内涵
– 能预期可能的输出范围
AI 能迅速解码,精准捕捉你的意图,并高效输出。
在AI面前,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你懂它,它也懂你。这正是输入决定输出的奥义:当输入足够精准,输出就能直抵本质,交流变得纯粹高效,不需要冗长解释,一个词就足够展开整个世界。
AI 不仅是理解的伙伴,更是放大器。它能将你的输入放大 N 倍,极大拓展认知与创造力的边界。
所以,掌握 AI 的核心,不是研究 AI,而是学会高质量输入!Prompt 学习也不能说是彻底消失了,只是从”复杂技术”转变为”直觉和理解”。
– 会输入,AI 就是你的超级外挂;不会输入,AI 只会让你的短板更短。
– 掌握高质量输入,才能真正掌控 AI,掌控未来!
顺便说:我的题图是这样来的,然后我选了其中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