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jWr3vTAGxPyINHEAmPXRZA
这个公众号,是我多年前看一个数据榜单的时候发现的,我就特别好奇,一路跟踪,直接就跪了~后面我还特意写过一篇解析它的文章,他们一个负责商业生态的人还加了我微信,吓得我以为是我的内容让他们不爽了,要投诉我,当然是虚惊一场。
可惜我那篇文章伴随着上个号被 xx 也就消失了,我决定重新整理一篇,因为现在很多朋友都想搞老年人市场,真的建议你们研究下冯站长之家,现在也确实出现了很多模仿者,比如我上面提到的那位。
你现在就可以拿出你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的手机,搜这个「冯站长之家」,看看他们是不是关注了,顺便看看他们有多少个好友在关注,可以留言区给我截个图。
超级流量池
粉丝量:目前粉丝数预计在千万级别,活跃度高达 660 万以上,主要受众都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根据他采访里自己提到数据,运营差不多十多年里,每年新增关注在100 万左右。
阅读量:十万加感觉对于人家来说跟喝水一样轻松,推送头条的阅读量是每天 200 万……(我掐指算了下,不考虑卖货,纯流量主的话,按30 块钱/10000阅读算,那可是每天六千块啊)
发送时间:以前是每天早上推送一篇早报(早上五点钟左右发出),现在是早/晚报双推模式,晚上也会发一篇晚报(一般是晚上六点),全年无休。
粉丝粘性:转发量和在看数据,基本上推送的早报数据都这么高,哪怕是晚间新闻也能保持在 3000 转发、600 在看,这可都是免费推广来源。
视频号:形式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文字转成一个视频,类似于一个民间的新闻联播视频版。
带货
当然,现在也少不了带货,也有直播,他们有一个自己的小程序商城,叫「冯站长精选」,按创始人自己说的卖的最好的是牙膏。
这个数据也挺吓人的,1000 多万粉丝, 有500 万人买过东西,这惊人的粘性。(我都不敢算这得多大 GMV)。
我扒了扒他们商城热销的 TOP10 商品:
卖的好的这十款产品,客单价其实不低的,回头客重复购买的比例也不少。
选品逻辑应该就是这样的:
健康刚需(口腔/心脑血管/骨骼护理)
高频消费(食品/日化)
信任依赖(需持续服务的营养补充)
那么可以得出一个大概的,冯站长之家这个商城甚至他公众号的部分人群的特征:
经济实力较强、健康意识突出、追求品质与实效的中老年群体。他们愿意为“解决问题”和“信任感”买单,而非单纯追求低价。
我把这些商品扔给了 AI,它总结的核心用户画像好像也差不多:
锁定”新老年人”群体——65岁以下、有智能机使用习惯、掌控家庭财政、处于慢性病管理关键期的城镇银发中产
商城运营策略:
选品精准:符合粉丝群体需求,比如这个健康刚需:慢性病相关产品+功能性食品。
流量运营:内容里都会插入商品对应的卡片,每天都新闻语音播报里也会在末尾强调这个商品特征,有点听手机里播广告的劲儿。
信任经济:公众号长期积累的信任,直接转化为购买力。
十年沉淀的护城河体系
我相信,大部分,如果不告诉你数据,直接发这样一个看上去很简陋粗糙的内容给你,你肯定是看不上的,会定义为垃圾内容。
但实际上,人家是这个赛道的王者,后面的人你无论怎么抄,怎么体验更好,你都不大可能超越这个账号,毕竟人家那么稳定的基本盘摆在那儿呢。
人家弄这个事儿的时候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据说前两年没有任何收入,但人家依然十年如一日的更新,成功肯定不是随随便便的。
比如细节,
适配当年网速:早期网络环境较差,为了保证“三分钟新闻早餐”能够秒速打开,选择纯文字(不带图片)。
契合中老年阅读习惯:默认公众号字体是12号,而他们升级到更大号的字体,确保阅读体验更佳(比如不用特意戴老花镜)。
适应新技术发展:4G时代到来后,推出语音播报,由专业播音员(还不是随便找一个 AI 机器人念出来)配合舒缓背景音乐,提高听觉体验。
这些就是我们说的一个好的产品经理搞出来的东西始终能领先用户预期半步。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专注于“正能量“,这个东西更容易被转发。(当然,实际上它现在里面有争议的内容也不少…尤其是那个健康养生…社交媒体上也能搜到不少吐槽的)
创始人非常与时俱进,跟着技术一起迭代,吃各个阶段的流量红利:
1,发现浙大校友群体(尤其中老年)缺乏线上交流平台,自建BBS论坛。
2,敏锐跟进微博、微信等平台更迭,将校友会内容平移至新媒介,完成从PC端到移动端的转型
3,上语音,短视频,选品做商城,还有直播带货,实现内容流量与商业价值的良性循环。
精准切中时效性(日更)+ 普适性(全年龄段)+ 正向价值定位
“文字+语音+大字版”多形态适配,形成差异化壁垒
传播路径就是这样的:
校友圈层(核心种子)→ 亲友圈(二次传播)→ 社会公众(自然破圈)→ 海外华人(国际延伸)
现在甚至还用裂变工具做了新闻分享群(人应该不多,因为我加的时候也才编号 3 的群,里面除了官方的就几个人):
刚看到的时候,我一直没太理解为啥每天那么大清早就发这个内容,别人都巴不得找所谓的黄金时间点去发,跑完了数据算是有点理解了:
人家就是通勤、早餐等碎片化场景的文字、音频解决方案。
比如中老年群体起得早,很多还会晨练、早上看新闻的习惯,上班/上学路上也是接收信息的黄金时间,为学生和家长提供简洁的时政学习资源。最后这个我要是没听到他自己说我是真没想到…相当于是可以中小学时政教育工具了,也算是成为了家庭共同内容消费载体(家长与子女共听)
结合前面的所有内容,冯站长之家的进化之路就很明显了:
初期作为信息桥梁(BBS)→ 进化为内容服务商(新闻早餐)→ 最终成为生活解决方案平台(电商+教育)
最后
真正持久的自媒体IP,本质是特定群体生活方式的数字镜像构建者。
成功的自媒体需要持续创新、精准定位、高质量内容和用户价值。
选对垂直赛道:在高度内卷的市场,只有具备原创内容+个人专长,长期深耕,才能突围。
从用户体验出发,精细打磨内容的呈现形式,让用户更舒服地获取信息。
从粉丝的真实需求出发,提供“低打扰+高信任”的优质产品,比单纯依赖广告更有长期价值。
找到“高需求+高信任+高复购”的产品品类,是中老年市场电商成功的关键。
比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对用户需求的敬畏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