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VaBOPATvS77EIXt2OvQxtA
这本书,很有意思,全名《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作者孔飞力。(微信读书上有)。但说实话,也不是那么好读,我断断续续花了差不多两年时间,里面的引用的文献可不少,遇到一些看着特别“扯”的故事,你又特别想去找找资料看看是怎么个意思。建议感兴趣的,可以先去看这本书最后两篇后记再决定,要不然就看我这篇读书笔记了解下得了……
至少在我小的时候,也是记得有“叫魂”这事儿的,比如会说在晚上听到陌生人叫你的名字,不要答应,或者小朋友得了“怪病”,也会搞一些偏方给小孩把魂喊回来。
哪怕现在,在社交媒体随便一搜,也一大堆当真的:
可见,这个“妖术”影响之深,而这本书讲的就是这个叫魂妖术在乾隆年间搞得上上下下鸡飞狗跳。群众,官员,皇帝本人对妖术的不同反应,反正各有各的道理。
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无论是那个时候,还是现在,很多东西好像也没啥变化,类似叫魂各种类型的谣言也是没断过,信谣传谣一条龙,但回头你再一琢磨,发现,传谣的并非是真的信谣,作者在书里有一段话非常深刻,不光能解释过去,也能理解现在:
「对任何受到横暴的族人或贪婪的债主逼迫的人来说,这一权利为他们提供了某种解脱;对害怕受到迫害的人,它提供了一块盾牌;对想得到好处的人,它提供了奖赏;嫉妒者,它是一种补偿;对恶棍,它是一种力量;对虐待狂,它则是一种乐趣。」
「一旦官府认真发起对妖术的清剿,普通人就有了很好的机会来清算宿怨或谋取私利。这是扔在大街上的上了膛的武器,每个人——无论恶棍或良善——都可以取而用之。在这个权力对普通民众来说向来稀缺的社会里,以“叫魂”罪名来恶意中伤他人成了普通人的一种突然可得的权力。」
我们广大的群众,可以用这个“叫魂”驱赶包括乞丐和云游僧人在内的所有外来人口,毕竟这是一个很好的借口。还有人可以用它来陷害别人,他信的话就可以学会这个招数把妖术实施到你身上,谋财害命,同样他也可以利用这个恐慌,把会妖术加害于人这个事儿扣在别人头上,哪怕没有任何证据,也可以无成本随便“告发”,要对方自证清白还不被屈打成招也够吃一壶的。
比如最开始这个谣言的源头也只是因为「慈相寺的和尚们为把进香客从与他们竞争的那个寺庙吓跑而欲图挑起人们对妖术的恐惧」,「一伙石匠试图用妖术来加害于自己的竞争对手」,「县役蔡瑞为从萧山和尚们身上勒索钱文,也编造出了可信的罪证」。
老子过的没你好,就把“叫魂”搬出来搞死你,毕竟这个罪名在当时可不小!这不就是有时候常见的“底层互害”模式么?很可怕,又很熟悉,然后就更可怕了。
同时,还有坏人混在群众里搞事情,比如后期还加了“剪人辫发”,这玩意儿对于大清政府来说,你是挑战我的剃发制度,这是要“反清复明”搞谋反啊。这也是乾隆皇帝生气,把这事儿搞得很大的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叫魂妖术横行的地方就集中在江南地区,而这些地方官员还隐瞒案情,不积极上报。「既恐惧又不信任,既赞叹不已又满怀妒忌」这是乾隆对江南的心理活动,同时认为这片土地「腐败顽固,朋党比奸,懦弱虚伪」,自己满人官员都被汉人这套官僚文化腐蚀了,而且这个地方还是反清复明造反高发地(感觉这个乾隆下江南不是去玩的,是去调研的)。
这就不得不让乾隆焦虑和上心了,开始“小题大做”了,整本书会出现无数乾隆批阅的内容(不停地激励鞭策和训斥威胁),他这个皇帝当的还不如上班 996 的。(我还特意去查了下,说他凌晨四点就开始上班了,每天工作 12 个小时)。
尤其到了后期,乾隆肯定是知道这个所谓“叫魂妖术”是有问题的,但皇帝当然是不会承认错误的,况且后期他的目的也不是来辨认这个妖术的真实性了,而是清剿群众里的坏人同时整顿这个大清官场,尤其是江南地区,该降职的降职,该流放的流放。
处于中间地带的那些办事儿的官员,你说他难吧,但瞒上欺下的手段还挺多的。反倒是官越小越简单粗暴,来个刑事逼供即可,所以在这期间因为“叫魂”导致的打死致残的也是不计其数。
前面说群众可以用叫魂这个罪名来恶意中伤他“看不惯”的人,这些官员权利可就更大了,完全具有裁决权,一开始的时候,为了让上面觉得自己的地盘没有什么刑事案件,群众安居乐业,那自然是报喜不报忧,地方官也更能自己说了算。
“可惜”后来被皇帝的眼线发现了地方的瞒报,性质就变了,从一开始的“有案情不说”敷衍姑息发展成“没案情也要凑”的滥刑求供,甚至变成了一项政绩工程,比谁抓的“妖人”多,审讯出来的“线索”价值高,以至于最后这个谣言越传越广,越传越吓人,冤假错案就更多了,皇帝就更焦虑了,恶性循环了。
万幸的就是军机大臣介入之后发现了端倪,也有勇气跟乾隆说,给了乾隆面子又达到了清理官员的作用,算是及时止损了。
这本书本质上解释了一个问题:
「既为“盛世”,何以妖术横行?」
别的也不说了,毕竟扩散的话太“敏感”了,简直是剖析的明明白白,哪怕你代入到一个开始走下坡路的公司,是不是也是那么回事,公司高层们,中层小领导们,还有那些互相卷的一线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