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k-MMLCs5Mq7mEdJCIPUl-w
之前发过一篇《一点碎碎念,突然就想到了道德感》,最近又有些拧巴了。
不同的社会属性就决定「表达分层」:对家人、朋友、同事、公众的沟通策略不一样,这是生存本能,你还不能说是虚伪。
真诚和真实不是一回事。
比如我在我父母面前的可能还没有在我老婆面前更真实。
有时你可能会出于真诚想要保护对方的感受,选择不完全表达自己内心的全部,这时候你可能并不“完全真实”,但你依然是“真诚”的;
而有时你把所有的真相都直白地表达出来,这可能是真实的,但未必能传达出真诚的关怀。
不撒谎,但选择性表达其实就很真诚了。
追求100%真实的执念的背后是渴望被他人认同为“纯粹”或“无伪”的人,会加剧内耗。
就好像前面我说的道德感,都是「自我神圣化」陷阱。
允许自己「戴着面具生存」。
就好像「有人关注」和「没人关注」我自己写东西表现出来的“我”也会发生变化……起码我不大会在有更多人关注之后还跟写日记一样直接暴露出我的脆弱面。
– 最近翻了翻马斯克和英伟达老板黄仁勋的自传体的书,还有大火的 deepseek 创始人的一些新闻。
改变历史进程,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的就那么一小撮人,大部分人都“没啥用“,但我今天看到一个比喻,既讽刺又乐观,大概意思就是说:
我们每个人加在一起,就像是一张巴掌大的擦屁股纸,真正起作用的那部分,只有那一小块,而剩下的大部分纸其实是干净的——就像大多数人的存在,看似没啥用。但你不能说这些“没用”的部分没有价值,要是把这部分都去掉,剩下的擦屁股纸就只剩那一小块,肯定会把屎弄得满手都是。
是不是能释然点?🥲
– 永远不要把自己的全部底牌都押在老实和善良上。虽然大家表面上都喜欢老实人,但很少真正尊重他们。
当社会给你颁发’老实人’奖章时,实则是标注了可榨取的价值刻度。所有善意都需自带棱角,否则美德终成他人砧板上的鱼肉。
但这种东西其实也难说,按照「结果正义」逻辑,就跟点评一些企业家一样。「成了」,雷厉风行就是「硅谷式决策美学」,「黄了」,这个特点就是「缺乏风险意识的赌徒思维」,同样的「破除陈规的狼性文化」随着结果的变化也会变成「刚愎自用的管理灾难」。
话语权的流动方向,永远追随资源金字塔的梯度。也就是说拥有资源和权力,能够塑造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