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IT9a9xjsMUT9cEal9oLYzA
最近我家老爷子沉迷刷微信短视频的题材是各种“吵架”,就是那种挑拨婆媳,挑拨儿女关系,挑拨老板员工关系,各种吵来吵去的短视频……
就联想起这几天的瓜「首富怼首富」了,然后算法就被揪出来批斗了。
有意思的就是,要是没有算法,我大概率是看不到这个瓜的。甚至你现在能看到我这篇,没准也是因为算法。钟睒睒“怒怼”张一鸣这事儿,大多数人还都是通过张一鸣的抖音看到的,这是不是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算法一视同仁?
你看即便是对算法的批评,也需要依靠算法来传播:
批评抖音算法的内容,恰恰通过抖音算法获得了最大传播;
用户一边抱怨算法推荐,一边又依赖算法获取信息。
是不是有点「我讨厌垃圾食品,但我还是爱吃肯德基。」
算法之于今日之人,犹如古时的媒婆,能举荐你所好,说媒你所需。然则,今之算法却比媒婆更甚,它不但知你所好,还知你未言之欲。
同样的,今天跟着吃瓜一起指斥算法之人,却也在算法的裙带下谋生。他们白日里慷慨激昂地骂算法蒙蔽世人,夜晚却在抖音快手上刷得眼睛发直。甚至在喊打喊杀之余,暗地里研究起了如何讨好算法,得到更多的流量。
有的平台实际上是可以算法推荐开关按钮的,我试过,最后我又开了,因为没有算法时内容显得”寡淡无味”,你很难说是这个确实美味儿,还是我们的味蕾已经被算法”调教”习惯了这种刺激,毕竟以前没有算法的时候刷论坛贴吧也停不下来不是。
在算法这个事儿上,我们其实是有点既要又要还要了,人人都爱算法,又人人都恨算法。既要他人以为我们是正人君子,又想偷偷享受些个俗世的欢愉。这便是我们的软弱,也是我们的真实。
过去读书不成,总要寻个替罪羊。游戏也好,漫画也罢,统统要打入另册。可到底是个什么缘故?还不是自己贪玩,却硬要推个理由出来。如今这算法,也不过是新时代的顶罪之物罢了。
现在这算法倒是真个晓得你是什么人了,你不愿承认这是真实的你了,你看那些个”小红书”,首页推荐屏幕里尽是些黑丝美女,你倒恼羞成怒了,怪算法不该如此。搞得这人与算法之关系,恰似那些个戒烟的瘾君子,明明攥着香烟,嘴上却道:”这是末回了!”
于是,还有人会用小号刷”真实兴趣”的内容,用大号维持”人设”。这恰恰反映了我们对自我认知和社会期待之间的挣扎。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既有严肃的一面,也有轻松的一面,这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没有算法,你扔给他一本水浒传,也没那精力从头到尾看完,倒只挑那潘金莲的章节来读。现在有了算法,不能怪它只给你潘金莲而不知水浒传全貌。
很多大佬都谈过“算法”,比如推荐语是“下次再听到有人夸夸其谈大数据的神奇时,你就给他看《算法霸权》。他一定会受益终身的。”这本书里就有很多关于警惕算法的内容:「算法是武器化的数学,往往会放大偏见并伤害最脆弱的群体。」
“我们首先应该停止我们的科技乌托邦幻想,即无根据地寄希望于用算法和科技解决一切问题。要想让算法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我们必须承认算法不是全能的。”
还有就不得不提的《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里面也有大量的算法相关的讨论:「算法不仅在观察我们,它们开始了解我们,而最终,它们可能会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最后用这句话结尾,结合目前的AI,是有那么些“恐怖”:
「算法正在取代人类的道德选择,但它们从未学会过同情。」
当然,你要把所有的锅都甩给算法,甚至试图人为控制算法能推荐什么不能推荐什么,那有没有可能是另一种层面的披着算法名义去作恶呢?
毕竟,我更不喜欢以后在我刷美女小姐姐的时候,弹出一个推荐框,跟我说请勿沉迷女色,换个口味,看看XXX吧,投其所好,你不能随意篡改我“所好之物”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