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LY8NQYmDQqf-y3ymLi-mZA
这两天下载了个Dia,体验下,之所以迟迟不用它,最大的原因,是它前面那个兄弟的阴影还在。Arc,当初各路自媒体博主轮番吹捧,说什么“浏览器革命”,我一时心动,跟风而上。结果发现,除了所谓的简洁,难用是真的难用。那种难用,不是说它功能少,而是像一间新装修的房子,家具摆放得奇形怪状,明明每一样都贵气逼人,却总让人无从下脚。而这回Arc的“精神续作”Dia还是那波人在喊,又说「颠覆掉chrome,是时候卸载chrome了」,去微信搜一搜“dia浏览器”,那种写法简直像是震惊体教科书,仿佛只要装上Dia,人生就能开挂。以至于我现在也养成了一个习惯,但凡出现一个这样被各种震惊体的新玩意儿,我情愿当等等党:与其为优越感当小白鼠,不如等产品成熟。错过这波热点之后,再看看是个啥。毕竟Arc对我带来了阴影——怕又是“神吹,难用”。其实,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Dia的创始人在做Dia之前,也坦言自己为什么放弃Arc(这对我们这些做产品的,也算是种启发):– Arc 的功能太多,学起來很麻烦,像专业工具而不是普通人用的浏览器。
– 虽然有些人超爱 Arc,但喜欢它的人还是太少。
– 一些核心功能用的人很少(甚至知道的人都不多),比如只有 6% 的用户会用很多大v吹捧的 Space 功能,日历预览甚至只有0.4%。而这些功能又是很多人大吹特吹的。
扫了一圈,Dia的引发的“震惊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测模式,制造稀缺感。Dia现在基本是MacOS限定(M1+,14+系统),邀请码制自带神秘光环,甚至有种“能用上Dia挺有面儿”,像是进了个高端俱乐部。二是AI原生风口。2025年,AI浏览器本就是热点,Dia主打“AI-native”,内容自媒体怎能放过。AI原生成了万能热词,谁粘谁火,AI原生输入法、AI原生笔记……三是Arc的余热。Arc在极客圈口碑不错,Dia自带关注度。但你也懂,科技圈里用小众产品来彰显「品味」或「专业」的心理很常见。我用了几天,倒也发现些好用的地方。
– Dia的界面像Chrome,确实非常简洁,降低了上手难度,Chrome的插件也能直接平移过来。起码Dia比Arc更“正常”,不像Arc那样“为了不同而不同”。
有意思的是,Dia的URL地址栏会显示页面标题,而不是一串冗长的URL。
左边的是chrome,右边的是Dia。甚至默认屏蔽了网站上的广告。
相当于浏览器自带(免安装)各种AI插件功能,还免费。你也可以理解成Chrome+AI。
– Dia的AI功能,支持划词解释、鼠标悬浮对话、生成评论建议等,交互非常流畅。URL栏内置聊天机器人,可以总结网页、回答问题、生成内容。还能同时分析多个网页或文件,生成总结或对比内容。这些功能在Chrome上,可能得装一堆插件才能实现。
比如我们打开微信公众号编辑框(或者任何其他带输入框的,写邮件),它可以自动识别,右侧聊天框输出的内容可以一键插入。同样的多个网页内容也可以圈到一起组成一个上下文。这个是相当方便有用的。甚至可以当简单的爬虫工具来用,比如获取小红书当前页面的内容点赞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个性化定制。默认是聊天,写作,写代码。但这个写代码就是真写代码,没办法预览的。你可以打开一个或者多个页面,让它帮你做对比,然后帮你做出选择,比如我要它选合适的生日礼物,同样也适用于很多要做出选择的其他场景,因为它可以选择多个页面,全部变成上下文内容。账号分析,非常的方便,你可以找多个类型的账号,做对比分析。当然,还有很多我可能还没挖掘到的,只要我常用到的功能能吸引我持续用下去,倒或许能发现更多。但世界从来不缺“新鲜感”,真正能留下来的,终究还是“好用”。很多东西也不是必须的,毕竟有一大把的AI插件搭配上chrome,效果一点也不会比它差。除了免费似乎也没有什么独特优势了。要说有没有必要抛弃chrome,all in Dia,我觉得大可不必,光冲着它现在还只能限定在mac上这一点,就说明还只是个Beta版,离吞噬chrome还差得远。我的建议就是,有条件可以装一个,「白嫖」一些免费体验……比如那个多网页超长上下文。
https://mp.weixin.qq.com/s/LY8NQYmDQqf-y3ymLi-m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