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4pLm1BvWanM-i5mp_YYG4g
北京 · 亦庄大族广场
本周一(9.11)专程从西边出发,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到亦庄,找前同事吃饭顺便体验了一把无人汽车。
初次体验是四年前(2019年)在广州,但那时候的司机位上还坐着一个安全员,算不得真正的「无人驾驶」。
这次体验了三家公司的产品,小马智行,百度,文远知行。
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就能从两个方面来记录下感受:1,约车体验 ;2,乘坐体验。
需要用到的App分别是:PonyPilot,萝卜快跑,WeRide GO。
流程跟我们用滴滴打车基本上差不多,从App里叫车,在固定位置等车(车等人时间为1-5分钟),解锁开门上车(乘客必须系安全带才会启动),在目的地(固定位置)下车。
唯一的区别在于,小马和文远采用的解锁开门方式是,通过App扫一扫功能识别印在车身上的二维码开门,百度显得「高大上」一些,后窗玻璃上装了一个可触摸的数字键盘,输入你约车的手机号码后四位即可开门。
最多可以坐三个人,前排(司机位+副驾)是不能坐人的,前后排有一个透明的罩子做了隔离,也很好理解,因为怕乘客触碰到仪器,影响行车安全。
约到的车型也完全不同,从价格上来看高中低档次很明显。分别是雷克萨斯的rx450h(小马),北汽极狐的阿尔法T(百度),广汽传祺的埃安AION S(文远)。
每辆车后排都有两块屏幕,作为乘客交互界面。基本上都有启动车辆,紧急靠边停车,导航等。
区别就在于像百度在这块屏幕上的内容会更丰富些。但作为无人驾驶车里比较重要的一个增量场景,相信以后每家都会在这上面发力。
通过上面的图,可以看到都有的一些元素:交通信号灯,当前速度,导航方位箭头(文远这台出bug,当时并没有出现),小汽车,大车,二轮车,行人,交通锥等都会变成3D模型显示在地图上。
— 小马
先体验的是小马的。
因为小马要求你先要乘坐一次有安全员的才有资格解锁乘坐无人的,所以是让前同事打的车。如果是第一次体验,app里应该会送一张「首单免费券」。
App界面:小马的PonyPilot
扫码开门,上车后会有一个界面输入预约人的手机后四位,核对后启动。
等待时长约8分钟,车辆会在指定区域等最多五分钟(跟目前打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有司机的可以等你,甚至「乱」停车接你,而无人驾驶是不允许的,要在指定地点,一定时间内接到人,所以打无人驾驶要提前到指定地点等车)
中间体验了一次修改目的地,相当于我们把车打出去开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又将目的地改回了乘车点。
全程7.4公里,全程22分钟,除去优惠券,支付了10.4元。
小马无人驾驶乘车体验视频
小问题:
我坐的这辆车出现了bug,上车下车全程都「哑巴」,没有任何迎宾以及提示语。
— 百度
约百度的真无人驾驶,是需要提前预约的,然后在预约的时间段在特定的预约窗口约车才可以。
比较不愉快的体验就是,第一次预约到的车居然有安全员,也不知道是车太少还是调度问题,后面又重新约了一次,一直显示附近车辆繁忙,排队中,预估时间是五分钟后又五分钟,结果愣是从14:11等到14:35才来车。(等待时长倒还能忍,不能忍的是预估时间完全不准)
百度的无人车,限停时间是一分钟。
但是得承认,百度的这个App应该是这三个里面体验最好的~
中途也修改了一次目的地,全程7公里,行驶了约21分钟,活动抵扣之后实际上是免费的。
附一张百度北京地区的运营区域图:
百度无人驾驶乘车体验视频
可以重点放几张百度的屏幕,上下车语音提示很明显了~:
车顶位置有紧急制动等按钮(这应该是怕万一屏幕上的软件出问题,车辆「失控」,可以通过物理按钮解决问题)
百度无人车上下车语音提示⬆️
— 文远
文远的是车辆到达后最多等待时长3分钟,从我约车到车辆到达时长约15分钟。中间也使用了一次修改目的地,实际支付费用也是0元。
跟前面两个公司的App相比较而言,文远的这约车App能优化的空间就比较大了,当前版本比较简单(能用的状态),可能因为这块儿目前不是他们最优先要考虑的东西。
但文远有一个地方让我觉得很「惊喜」,虽然他们这个车是最便宜的,但上了车发现视野非常好,因为他们把副驾的座椅头枕拆下来了,虽然百度也拆了,但百度的那个显示屏安的太高了,起的作用不大。
我们看下对比图(点击可看大图)
小马⬆️
百度(带天窗)⬆️
文远⬆️
文远无人驾驶乘车体验视频
— 最后
1,从APP,还有车内物料情况看得出来小马,百度都是有团队在「运营」的,文远暂时是没有的。
2,全程注意力很多时候都集中在后排的显示屏上,会盯着屏幕上被模型化的物体和真实环境下的物体做对比,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突然消失的车或者显示的车;明明是小型车,导航上显示的却是卡车;错误显示的交通锥;甚至还有把路边的树当成行人的。
反而容易让你「不看则已,一看愕然。」
3,是豪车还是便宜车,对乘车舒适性肯定有影响,但这一轮体验下来,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前排座椅往前推,后排乘客腿基本上都可以伸的很长,再加上像文远那样拆掉头枕之后带来的宽阔视野,彼此差别不大。
核心问题就回到了「车技」上了,就跟我们平常坐人开的车一样,有的人开车不稳,坐如坐针毡,不晕车都能给你整晕车了。
无人驾驶这玩意儿自然也一样,拐弯,红绿灯刹停起步,避让等都是能看出是不是一个开得稳的老司机。
体验的这三家,很明显都会受到旁边开过来的车的「影响」,产生减速之类的避让行为,都能体验到那一丢丢「顿感」。但影响不大(当然也都没有遇到什么紧急突发情况,急刹车之类的都没有)。
相对而言,百度在拐弯,刹车的时候好像显得不那么自信。
4,停车的时候基本上都压实线……扣分~
5,可以明显的看到每当你打到车之后,后面全程都会跟着一辆「保姆车」,据说就是防止出现突发情况或者有人有意甚至故意使坏(比如下车后没关门),可以及时进行人工干预。
所以我们也能预测到后面的成熟阶段,无人自动驾驶车辆从配置、形态上可能都会跟我们现在见到的车会不一样。比如,可以自动关闭的推拉门?比如方向盘消失,车辆载客空间变大?
6,不知道他们现在的实际「运营」数据是什么样,我猜他们作为竞品,互相应该没少「试乘」对方公司的车来做产品调研了。
7,能发展到今天真无人,如履薄冰,感觉也挺不容易的。我自己乘坐无人车倒是没有什么害怕的,但朋友圈貌似很多人不太敢。
任何新事物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给它们扣上噱头的帽子。建议大家有机会体验一下,就像这波AI一样,躲没用,咱得主动拥抱。
8,真无人之后,那车可就真不是载具那么简单了,移动的空间倒是一点都不夸张了。那可不就能可劲儿塞商业场景了么,看电影,玩游戏,甚至搓麻将感觉都不是事儿。转念一想,人家理想汽车宣传的创造移动的家,很正确啊。
9,无人自动驾驶越成熟,应用区域越广泛,感觉对现在那些传统车企越不利,本来在拼「软件」智能化已经干不过这些造车新势力了,到了无人驾驶领域变成这些公司的代工厂,按无人车方的需求造车也不是没可能。
10,以后买车可不是消耗品了,可以当投资理财,买一辆,让它自己出去接客去,再不济也能搞个Airbnb模式……
11,最后放一张图,很多人可能对无人驾驶和现在一些新能源智能车的辅助驾驶有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