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oDNcsg0Kaq893DivivOx6Q
去年 11 月份的时候,去了一趟安阳看殷墟遗址(河南安阳行,殷墟。),正好赶上文物要往新馆里放,遗址地下那个停止开放了,很多东西就没看到。没想到前几天在新闻联播里看到了报道,说要对外开放了,我就赶紧订了高铁票跑了过来。
殷墟博物馆就是一座青铜大鼎,周围也相当开阔,上一个如此开阔的还是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在冬天这个枯黄的草地衬托下还真有点破土而出的青铜器立在考古现场的意思,庄重而宁静。
这三个大字,官方的意思是「大邑商」(殷人自称殷都为“大邑商”)
一进大厅,屋顶这个就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车马坑,展厅名用了杜甫的诗「车辚辚,马萧萧」。
甚至还能看到「新鲜」的拆包。
梁启超的后代可真是「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比如这个哈佛大学研究院读考古学和人类学的梁思永和他所发现的后岗三叠层(右)。
这个「探索商文明」展厅,视觉效果拉满~
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那个时候的商的样子。
「殷人屡迁,前八而后五」这张图是商都五迁示意图,来自《史记》「汤自南亳迁西亳,仲丁迁傲,河亶甲居相,祖乙居耿,毫,是五迁也。 」
汤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市) – 仲丁迁都于隞(这个字也作嚣,同音,今河南荥阳北敖山南) – 河亶甲迁都于相(今河南安阳市西) – 祖乙迁都于邢((gěng亦作“耿”,同音)今河北邢台) – 南庚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旧城东) – 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
出自妇好墓。
这只青蛙挺活灵活现的,妇好墓里很多这种小动物。
妇好墓遗址剖面图。
妇妌墓遗址剖面图,就是这个墓出图了“司母戊大方鼎”,她的地位(商王武丁的王后)比妇好高,所以她是葬在王陵区,妇好墓在那个宗庙区。
这是我几个月前在两个墓地的现场拍的,上面的是妇妌墓,下面这张是妇好墓,地位高低这个墓地规模就很明显了。
博物馆里有大量这种高度还原现场的场景,非常震撼,比如这些⬇️
这个属于商时期广泛使用的钱币-贝壳🐚,我第一次知道的时候还想着那岂不是聪明人去海边捡一捡就财富自由了?
实际上,特定的海域出产的特定的贝壳得到并不那么容易,而且是需要经过打磨加工的,才够格成为“朋”(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
所以,死了带着「钱」下葬就是身份跟财富的象征,基本上墓葬坑里都有很多「贝壳」,比如这位「土豪」
密密麻麻都有些密集恐惧症了。
然后我在一个展区看到这个,一堆螺蛳壳,我还自以为是以为是没钱的人没有贝壳陪葬,就用这个「田螺」代替,回来查了下资料,貌似意思是先民那会儿就开始「爱吃」这个,补充蛋白质?
除了女将军妇好,还有一个男将军「亚长」,最出名的就是这个「亚长牛尊」。
还有这个非常又吸引力的「铜手形器」(干啥用的好像争议挺大,没有什么结论),还特别想买一个相关文创产品,居然没有。
博物馆里的甲骨文在这里肯定是少不了的!比如这个镶嵌绿松石的。
再放大看其中几块骨头上非常清晰的文字内容:
最后就要放上,本次我主要目的,就是这个「一尊盛放了15岁少女头骨的青铜甗」!在很不显眼的位置放着(紧挨着动物祭祀尸骸坑),稍不留神可能就当普通的青铜器擦肩而过了。
我也是在《翦商》这本书里看到这个血腥的故事的。下面那个是 84 年发现的,以为只是一个「意外」,上面那个是 99 年发现的,就不可能是意外了,专家们追根溯源得出的故事就是这样的:
安徽六安地区的某部门被商灭了,这个部落首领之类的女儿被俘,芳龄 15,带到了商都,被用来祭祀,甚至煮熟了分食。
换个角度想,能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先人的运气和生存能力多好……三千多年前没被当成祭品,后面的各种战乱、饥荒、瘟疫和灾害等一系列,还能有后代延续到现在。
斜对角就是殷墟宗庙遗址。
推荐大家有空可以去瞅瞅,对了解商文明很有帮助。
我当天往返,早上七点的高铁,九点多到,安阳东站打车过去大约半个小时,博物馆里有餐厅和咖啡厅。